新闻 首页 > 新闻 > 文章详情页

抄高瓴作业的正确姿势:创新药投资需要长期主义

近年来,国内投资机构中在医疗领域投资最活跃、布局最广的非高瓴资本莫属。在二级市场甚至诞生了“高瓴概念股”,受到普通投资者的追捧。但最近高瓴持股的先声药业破发,不仅让人思考,是生物医药行业出现拐点,医药股不香了吗?可有意思的是,市场上散户的焦虑与大型机构的长期持有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不管怎样,短期股价波动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重新思考,什么才是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秀制药企业。正确的分析制药行业的投资价值,将帮助我们判断在未来的“黄金十年”中,哪类药企会占得先机,成为趋势的一部分。

高瓴资本的张磊在《价值》中写道:凡盛衰,在格局。优秀的企业家所看到的长期是未来10 年、20 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。

完整的创新药研发周期可持续 40-50 年,可以分为技术积累期、研发突破期、销售黄金期和衰退期。

中国如果能抓住研发突破期,就有望在这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。回顾日本制药行业的兴盛历程,对我国药企如何把握住这波周期,提供了生动的剧本。日本现代制药工业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仿制药起步,龙头药企恰好赶上了 80 年代创新药的研发突破期,从而缩小了与欧美药企研发领域的差距。由于彼时日本药企自身研发基础仍然薄弱,难以实现First-in-class的突破,所以大部分药企采取跟随式创新(Follow-on)的策略。

欧美 70 年代开始的研发爆发期,给日本制药工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,坐享了欧美50年代-70年代十几年的基础理论红利,节省了时间、经济成本。欧美重磅创新药物上市之后,日本药企往往在几年之内。就能上市同一靶点的跟随式创新药物,伴随日本药企自身技术的积累,这90 年之后上市的兰索拉唑、坎地沙坦酯等创新药在副作用等方面较原研药品有相对优势,完成了从 me-too 向 me-better 药物的转型。

我们正处于新一轮创新药周期的研发突破期,把握这段投资机会,就要复制日本在 80 年代、90 年代的跟随式创新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销售黄金期阶段先发上市固然拥有优势,但是销售能力强的药企也可以后发制人,正如辉瑞超过默克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后来居上。这对国内药企也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:在国内不以研发见长的公司,只要在创新药研发阶段不落后太多,保证自己同类产品在2年-8年内及时上市,很有可能后发制人,在销售黄金期的下半程追赶上来。

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会去推想行业发展到某个阶段,市场竞争趋于稳定的时候,哪些资源是无法扩张的,哪些资源具有独占性或稀缺性,再去想怎么超越这些障碍,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 

客户端推荐下载

返回网站首页